[人生標準答案的迷思]
有時會遇到一些提問是,「怎麼做才是最好的?」、「怎麼做才是對的?」看過心理師的人也許會知道,心理師很愛把問題拋回去:「你自己怎麼想?」,很少給一個明確的「答案」;因為去探索、認識、了解、認同、接納自己的需求,會是案主需要練習覺察與決定的,正解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說了算。
有時候我們會有種迷思,人生會有一種標準答案,只要照著做,就一定能成功!這時會希望慢下來想一想的是,這是「誰的」成功?再者,成功是能被複製的嗎?就連同樣基因、同樣家庭成長的雙胞胎,都可能成長成不同樣貌的人,更別說與環境中不同人事物交集出來的各種可能性,我們如何能「控制」所有可能的影響變項呢?
也許有人想把孩子送去當醫生,覺得是高貴又得體的職業,或是擔任電子科技新貴爽領千萬股票...,但時代在變,環境在變,等到成為曾經被期待的角色,卻發現自己不快樂、待遇沒有想像高、人生沒有預期成功,開始滿滿的怨氣、憤怒、失落、難過、沮喪連同過往的委屈一次傾瀉,自我就像一團泥被沖散了。不清楚自己內在價值與需求,可能隨著環境的價值觀改變,自我認同感立刻消滅,彷彿過往幾十年的努力都白費。
這絕對不是我們樂見的。
在追逐標準答案是什麼之前,能先停下來好好看一看,自己的感受、想法、需求,站立及想要站立的位置在哪裡?
我想到之前網路瘋傳的一首小詩,呼應這可能沒有標準答案、沒有一定套路,可能隨時荒謬,卻也有無限可能的人生,以此做結尾。
祝福每一位雖然在掙扎,仍在模糊中努力奮鬥活著的你/妳。
文/圖:洪千惠心理師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》
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,
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。
有人22歲就畢業了,
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!
有人25歲就當上CEO,
卻在50歲去世。
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,
然後活到90歲。
有人單身,
同時也有人已婚。
歐巴馬55歲就退休,
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。
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時區。
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,
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。
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。
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。
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,你也是!
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。
所以,放輕鬆。
你沒有落後。
你沒有領先。
在你自己的時區裡,一切都會準時。